股票做杠杆 海派中医谈传承创新③蔡淦:谁说一代不如一代?这样的中医比老中医更优秀

转自:上观新闻

每周一上午,都有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到上海曙光医院请蔡淦教授看诊。

今年86岁的他在看完20多个病人后,接受了记者的采访。

“有人说中医是一代不如一代,我不同意。”“中医也要懂大数据,也要懂人工智能。”谈起中医的现状与未来,蔡淦教授讲了许多真心话。

蔡淦 1938年出生于上海。著名中医脾胃病临床专家和中医教育家,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终身教授。首届上海市名中医,首届全国名中医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。

展开剩余82%

中药是中医的“子弹”

近20年前,蔡淦受邀去华东医院为巴金先生会诊。当时巴老的身体情况不佳,家人提出吃一点中药。参与会诊的一位西医专家当场向蔡淦发问:“中药会不会对肾脏功能有影响?”

蔡淦答:根据巴老目前的情况,开药时会尽量避免有肾脏毒性的药材。“那中草药本身的质量能否保证?”

当年这一问,蔡淦至今记得。中药好比中医的“子弹”,“子弹”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能否打赢疾病。

一次,一位病人拿着一张药方来向蔡淦求证。蔡淦一看,是张好方子,只是其中黄连的用量比常规大出好些。蔡淦问他,这药苦不苦?病人说并不苦。

一张药方中每一味药材的用量与配伍都有讲究。假如为了达到疗效,而不得不增加药量,实属无奈之举。“老百姓如果用不上好的药材,药吃下去不管用,就会觉得是中医的看病水平不行。”蔡淦坦言。

为此,他多次向有关部门呼吁:医药不分家,中药的质量管理必须重视起来。中药包含植物药材、动物药材、矿物药材等,质量的把控牵涉方方面面。令他欣慰的是,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多方重视。

“巴老说要讲真话,我们做医生的也要讲真话。”蔡淦坚信,中医的疗效就是中医的生命,有了疗效才能让人相信中医。

多年前,蔡淦曾受邀去新加坡进行学术交流。李光耀向他咨询,能不能服用红参。蔡淦经过望闻问切后认为,他的体质阴虚,不适合吃红参,于是便建议他适当吃一些西洋参与铁皮枫斗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,李光耀感觉精神好多了,连连赞叹中医的智慧。

2010年,上海举办世博会期间,李光耀再度请蔡淦把脉。蔡淦发现他有些脾虚。根据中医理论,思虑过重会伤脾。他建议李光耀不要过度用脑,避免太疲劳。可李光耀的行程排得非常满,他坦言自己停不下来。蔡淦与他谈起中医背后的中国哲学——中庸之道,这不仅是为人处世之道,更是修身养性之道。

西医知识“为我所用”

1956年,蔡淦从晋元中学毕业,原本可以保送哈尔滨工业大学,最终在父母的鼓励下,报考了上海中医学院(上海中医药大学前身),成为该校的第一届学生。

蔡淦一家都对中医有着发自内心的信任。许多年前,他的父亲骨折,正是在石氏伤科石筱山先生的医治下顺利康复。

上海中医学院汇聚了程门雪、黄文东、张伯臾、陆瘦燕、殷品之、金寿山、石筱山、裘沛然等名医大家。蔡淦在求学期间博采众长,吸收了不同医家、流派的学术经验。

1962年7月,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中医住院医生,蔡淦正式进入曙光医院工作。“那时候,我们8位男医生合住一间房,除了周日下午休息之外,其余时间都扑在病人身上,常常半夜起来,参与抢救病人。”

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,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问题接踵而至。蔡淦每天晚上捧着《实用内科学》苦读。“当年医院设有西医内科。我们中医内科遇到棘手的难题,就会请他们科室的医生来会诊。我们这些年轻医生跟着西医学到了许多知识。”

如今,一晃60多年过去了,蔡淦早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医内科专家,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病。他常常建议年轻的中医人:既要学好中医的经典,也要学西医的知识。比如,看脾胃病的中医医生最好也要会做胃镜,最新的大数据、人工智能都要“为我所用”。西医的发展速度很快,而且和材料技术、科学技术的进步联系紧密,中医如果不借鉴西医的智慧,就会落后于西医。

“现在的中医要成才,必须比我们上一辈具备更全面的知识。”蔡淦说,“有人说中医是一代不如一代,我不同意这种说法。我相信既掌握中医精髓,又通西医知识的现代中医,会比老中医更优秀。”

中医讲究辨证论治,看病的关键在于病证、病因、脉象环环相扣,这些都是值得继承的中医精髓,但中医文化里也有需要与时俱进的地方。“过去,我的老师为了开一张膏方,光写脉案就要写两周,虽然文字精致华丽,但他对我说,千万不要学我。”蔡淦说。

“现在还有一种观点,认为古代的医学著作字字珠玑。其实这里面记载的知识也未必都适用于当下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、结合实际来理性看待中医经典,不要把中医搞得很神秘。”

蔡淦与“普陀区蔡淦传承工作室”成员合影

传承发展要依托社区

从医60余年,蔡淦先后培养了数十名博士生和硕士生,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经成为各医疗机构的学科带头人。他还通过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、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工作室、曙光医院蔡氏书屋等平台,以团队带教的模式,培养了一批中医内科专家和后继人才。

在蔡淦看来,中医的传承与发展要依托社区。老中医不能只坐在三级医院的诊室里看病,而是要把经验传授给二级医院以及广大社区医院的医生。“中医要流动起来,才能惠及更广大的患者。”

2017年,“普陀区蔡淦传承工作室”在普陀区中医医院成立。工作室的医生们定期跟着蔡淦查房、看门诊,并通过举办学习班、论坛等形式深入总结、学习他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。工作室负责人章谙鸣医生2016年拜蔡淦为师,她告诉记者:“我们随蔡老师学习,不仅学习他的用药思路,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医德与人品,以及中医的哲学思维。这种思维正是中医几千年来的精髓。”

今年,普陀区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设立了“基层名中医蔡淦工作站”。在各类培训活动中,无论是经验丰富的中医师,还是初出茅庐的中医新人,都能从中汲取知识与经验,并融入日常的诊疗工作,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放心看病。

蔡淦的仁心仁术也深深感染着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黄芸医生:“蔡老对病人非常细心。他常说股票做杠杆,中医看见的是一个‘人’嘛,不是某个病。”

发布于:北京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