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襄公驱逐犬戎以及护驾东征,立下大功,周平王虽向他许诺赐给他岐丰之地,但实际上这个分封只是一张空头支票,因为歧丰之地当时并没有在周的掌握中。现在周平王许诺将其赐给秦国,一方面是因为秦襄公有功于周朝按月配资赚钱秘籍,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赐封土地来勉励秦国抵抗西戎,并保护周王室的安全。秦襄公果然很受激励,连续五年出兵攻打岐丰一带的西戎与犬戎,期望能收回岐丰之地。
然而连年征伐不断使得襄公身体疲累,最终体力不支,病死在军营中,葬于西陲,谥号为襄公。公元前765年,襄公的儿子继位,是为文公,居住在西垂宫。与襄公一样,文公也是以驱逐西戎、收复歧丰之地为首要任务。文公在位五十年,几乎穷尽一生征战西戎,经营歧丰之地。
秦文公三年的时候,他发兵七百人向东打猎,四年到达开渭之会,文公表示从前周朝把这里赐给他的祖先秦赢做封邑,后来他们嬴氏终于成了诸侯。于是占卜这里适不适合居住,占卜的结果是吉利,于是就在这里建立城邑。文公十年的时候开始建造祭坛,并用牛羊猪三种牲畜来祭祀。
展开剩余73%公元前753秦国才开始正式设立史官来记载大事,并且开始对百姓进行教化。文公十六年的时候,再次征伐西戎,西戎大败而逃,终于收复了周幽王时候失去的土地,岐山以东丰水以西的土地都归回周王朝了。按照周平王当时的许诺,这块地方实际上就是秦的土地了。
据说文公在位时发生了两件奇异的事情,说有两位由母野鸡化成的童子,一个进了现在的宝鸡,后来又变成巨石,另外一个飞到了南阳。文公于是派人建立庙宇祭拜这两位野鸡之神,称它们为宝鸡。第二件发生在文公二十七年,当时文公派人砍伐南山的一棵大梓树,突然从梓树中窜出一头大青牛,没有人拦得住它,于是文公再建一座庙来祭拜神牛。
文公在位第四十八年的时候,世子竫公竟然先去世了,文公另立竫公的长子宁公为世子。公元前716文公去世,与襄公一样也被葬在西陲。后来宁公继位,当时他才十岁,替他主政的是三位大臣大庶长弗忌、威垒、三父。宁公二年,赢秦将都城东迁到新建的都城平阳城,宁公二十二岁的时候便去世了。
而宁公的三位主政大臣竟然联合东方的鲁国,罢黜宁公的长子武公,而拥立鲁姬所生的小儿子出子继位,当时出子才五岁。由于太后娘家的势力太大,引起了秦国内部的“外戚”与“朝臣”之间无休止的争斗,三位大臣又杀死君主出子,再次拥立武公继位。武公是一位骁勇善战、聪明贤明的君王。
在被三位权臣罢黜期间,武公带领自己的军队游历各地,争取地方上的支持。鲁姓外戚与三位权臣之间的权位斗争让地方将领非常厌烦,却也更加拥护武公,武公最终得以重新即位。公元前697年武公即位,第三年开始集合禁卫军队以及效忠自己的地方势力,一举灭掉乱政的三位大臣,重新巩固了王室大权。
巩固王权之后,武公继承了两位先王征讨西戎、经营岐丰的大任,在位期间他多次讨伐邦冀地区的戎人,并灭掉小虢国,拓展秦国领土。公元前678年武公去世,其在位二十年,因为怕儿子赢白年龄太小,造成权臣干政,于是废掉太子,命他的弟弟德公即位。德公元年将秦国的都城迁往雍城。
德公即位的时候已经33岁了,正处在壮年时期,仍然心全力以赴地继承武公的事业。德公有三个儿子:长子是宣公,次子为成公,第三个儿子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穆公,德公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兄终弟及,依次轮流成为秦国的国君。
经过武公时代的励精图治,秦国到宣公时候已经非常强盛按月配资赚钱秘籍,这时候宣公开始与东方诸国接触。秦宣公四年秦国在河阳之战中击败了晋国,让中原诸侯开始不敢小觑秦国的实力。至此,秦国经过襄公、文公、武公不断对外征讨、对内巩固政权的活动,才最终成为可以傲视中原的西方大国。
发布于:天津市